簡述仿飾技法(faux finished wall, faux painting) 或稱裝飾性漆作或藝術油漆的起源
Faux finished painting 其實就是廣義的裝飾性油漆技法, 在國內有人翻譯成”仿飾漆”,其實她不是一種漆,為了尊重原文字義,在這一律都以原文faux finished稱呼.
相信對西洋美術有興趣的人,懂得東西一定比我多,所以不再著墨.
Faux finished 的真正起源時間已不可考,不過一般都同意是源自於數千年前的洞穴壁畫,若以時間及發展路徑來看,應該是在5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以及尼羅河流域,也就是現今的伊拉克和埃及,後來傳到希臘,被火山掩埋的義大利龐貝城,再來因為基督教盛行,教堂興建,需要大量藝術師及工匠裝飾壁面.
古埃及壁畫
古埃及壁畫
龐貝城的壁畫
龐貝城遺跡
14世紀,歐洲文藝復興時代, 米開蘭基羅在西斯汀教堂的天頂畫實就是一種裝飾性漆作.這個時候是裝飾性漆作也是faux finished 的第一個黃金時代.這個時候人才備出,教會貴族勢力興起,所以代表作品非常多.
西斯汀大教堂的屋頂一隅
除了因應教會需求,而在牆上畫出聖經故事之外,另一個普遍的應用是在於仿大理石”faux marble”及仿木紋”faux wood”和景像模擬”trompe l’oeil . 主要是交通不便的時代,運送大理石及木頭相當不便,會導致工期延誤,用畫的比較快.
17世紀,英國維多利亞時代,開始大量使用圖騰(stencil)於天花板,牆壁及地板上,借由顏色及圖騰的變化,製造出一種尊榮富麗感,這是裝飾性漆作的第二個黃金時期, Faux finished 其實內含了數十種的工法,材料也相當的複雜,所以都是以學徒制為主,一個大師帶著幾個徒弟施工,多年後,徒弟技巧成熟就會單飛,因為施工程序複雜,再加上材料取得不易,因此只有富豪貴族及教會可以負擔,平常人無法一窺此裝飾性漆作巧妙的地方.
這就是典型維多利亞風格圖騰
一直到19世紀,新古典主義為居家裝飾加入藝術的活水,生活水準提升,使得人們有多餘的金錢負擔居家佈置及關注周圍的環境,更重要的是漆料及工具可以大量生產,這時裝飾性漆作在公共空間或是商業空間相當受到歡迎.到了約80年代末期,出現了另一波革命,那就是壁紙的式微.這個時候,faux finished 才真正開始大受歡迎.但是聘請一位faux finished 的工匠到府服務畢竟還是所費不貲,因此一些簡單的工法在DIY界流傳開來,因為在牆上粉刷畢竟比貼壁紙來得有趣些,幾年後喜新厭舊,塗刷一道白漆,就可再重新粉刷,絕對是比裝壁紙更饒富趣味.後來印刷設計的精良,壁紙又再度打敗仿飾技法,不過一陣子歐美又對壁紙感到厭倦,anyway, 在居家裝潢的市場裏,壁紙和仿飾技法一直處於良合競爭.faux finished 的流行,使得壁紙廠商得在材質及設計上作更大突破,當市場回到壁紙時,faux finished 的大師們就得在技術上更精進.在美感上兩者已是不相上下,但是畢竟一個是機器製造,一個是手工上漆,後者硬是多了幾分獨特性.
再次強調,faux finished 指的是一種可以應用在牆壁或是傢俱上的裝飾性”工法”,faux finished 不是單一的塗料,不同的工具搭配不同的工法或是材料,可以衍生出數十種的組合.對亞洲人而言,或是台灣大部份的民眾,對所謂裝飾性漆作如此陌生,主要是因為在牆壁作紋路或是畫畫的這種概念,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.這幾年彩繪的興起,讓人誤以為,彩繪就是裝飾性漆作,彩繪只是其中一小塊概念,絕不是全部.
以下我們可以先以製造"平面"的牆壁及"非平面"的牆壁來區分faux finished.
以下我們可以先以製造"平面"的牆壁及"非平面"的牆壁來區分faux finished.
若是要在牆上製造”質紋”,但是要維持牆面的平整,那主要的材料仍然是漆,但為了要作效果,必需在漆料加入”glaze”,緩乾液,緩乾液的作用可以讓漆料慢乾,好在未乾之前,利用工具作出效果.而可以使用的工具相當廣泛,刷子,滾筒,布料,海棉等等,工具不同所製造的質紋也就不同.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道程序就可以,也是得經過來回多次的推疊,而在每道推疊的過程中,會加入不同的材料. (許多油漆師傅會說這些都是小玩意,只是騙不懂的人,可能也會說他們都會作,但據我所了解, faux finished 的精隨絕不是從平刷概念來的,牽涉到的工藝,材料及藝術感之廣,讓人咋舌,重點是為了環保,一律使用水性材料)
這個牆面就是典型利用仿飾技法,營造出古老的風格
這個大門其實是畫的,典型的faux wood
另一部份就是在牆上製造"凹凸不平"的質感,許多人喜歡的南法鄉村風格的牆面,帶有點凹凸不平,石材感很重,這就需要石灰類材質來表現,這一部份使用的工具有批土刀,鏝刀等.早期台灣很流行的”馬來漆”(正確名稱為Venetian Plaster),其實就是石灰類材質,只是完工後的牆面是平的,走的是精緻路線,而非鄉村風格.
當然我的海棉技法也是可以表達出這個風格,但用的是漆料,所以無法呈現凹凸感.
這是台北洋蔥餐廳的主牆,是以石灰類材質表現出南法普羅旺斯的風格
待續
標籤: 仿飾工法, 裝飾漆作, decorative painting, faux finished, faux painting